文學語言VS科學語言:從電影「春風化雨」談起

大綱:

一.電影「春風化雨」對人們的啟示

 1.教育的主要目的:以教師的內在熱情去,去引發學子盡其在我,追求真理,完成自我的生命

2.最好的教育:因材施教;啟發式的教育

3.片中的啟發法:

a.學習誘導(語言、肢體)

b.動機誘導(詩的無用性與重要性)

c.情境導引(今昔之比)

d.震撼心靈(撕課本—評價詩的標準)

e.身心統合(朗誦詩、踢球)

f.當下逼入(即興創作)

g.觀點啟發(登高實驗)

h.觀機逗教(創新但不與環境牴觸)

4.啟發型老師的危機:如何掌控學生的行為尺度

5.教育的兩難好老師有時往往成為體制下的替罪羔羊

 

二.文學語言vs科學語言

 1.選擇此話題的原始動機:人文出身與科學出身的差異

2.以人文為中心/以物為中心(科學怪人)

3.曖昧性(ambiguity)/清晰性

4.統一性(paradox)/對立性

5.想像性(romance的重要性)/真實性

6. 超現實性(dream fulfillment)/現實性

7.獨特性(particularity)/普遍性(generality)

8.感受性(sensesensibility)/知識性(sense)

 

以下節錄自電影「春風化雨」內容,若有侵權,請告知!

 

我們讀詩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

 
  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
 
  沒錯!醫學,法律,商業,工程
 
  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,足以支撐人的一生
 
  但詩歌、美麗、浪漫、愛情
 
  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

  惠特曼曾寫道:「O   Me! O  Life!」 (啊!自我,啊!生命!)
 
  這些問題總在不停地出現
 
  毫無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
 
  城市充斥著愚昧……
 
  生活在其中有什麼意義?
 
「O   Me! O  Life!」 (啊!自我,啊!生命!)
 
 The answer is
「You are here」(答案是,因為你的存在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ansfo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